迈昂科技
测试与测量仪器专家

光学仪器网站 | Chroma首家一级代理

服务热线:0755-86185757

电学文章
电磁干扰的测量方法与诊断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8-23   浏览次数:   作者:迈昂科技

如果你的产品由于电磁干扰发射强度超过电磁兼容标准规定而无法出厂设置时,或当由于电路模块之间的电磁干扰,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我们就要解决电磁干扰的问题。要解决电磁干扰问题,首先要能够“看”到电磁干扰,了解电磁干扰的幅度和发生源。本文要详细介绍有关电磁干扰精确测量和判断电磁干扰发生源的方法。


1.测量仪器

提到精确测量电信号,电气工程师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数字示波器。数字示波器是一种将电压幅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显示出来的仪器,它相当于是电气工程师的眼睛,使你能够看到线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从而掌握电路的工作状态。但是数字示波器并不是电磁干扰精确测量与诊断的理想工具。


这是因为:

A. 所有电磁兼容标准中的电磁干扰极限值都是在频域中定义的,而数字示波器显示出的时域波形。因而测试得到的结果无法直接与标准比较。为了将测试结果与标准相比较,必须将时域波形变换为频域频谱。


B. 电磁干扰相对于电路的工作信号往往都是较小的,并且电磁干扰的频率往往比信号高,而当一些幅度较低的高频信号叠加在一个幅度较大的低频信号时,用数字示波器是无法进行精确测量。


C. 数字示波器的灵敏度在mV级,而由天线接收到的电磁干扰的幅度通常为V级,因而数字示波器无法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精确测量电磁干扰更合适的仪器是频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是一种将电压幅度随频率变化的规律显示出来的仪器,它显示的波形称为频谱。频谱分析仪克服了数字示波器在精确测量电磁干扰中的缺点,它能够精确测量各个频率上的电磁干扰强度。


对于电磁干扰问题的分析而言,频谱分析仪是比数字示波器更有用的仪器。而用频谱分析仪可以直接显示出信号的各个频谱分量。


1.1 频谱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频谱分析仪是一台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扫描接收的接收机。

频谱分析仪采用频率扫描超外差的工作方式。混频器将天线上接收到的信号与本振产生的信号混频,当混频的频率等于中频时,这个信号可以通过中频放大器,被放大后,进行峰值检波。检波后的信号被视频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显示出来。由于本振电路的振荡频率随着时间变化,因而频谱分析仪在不同的时间接收的频率是不同的。当本振振荡器的频率随着时间进行扫描时,屏幕上就显示出了被测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幅度,将不同频率上信号的幅度记录下来,就得到了被测信号的频谱。


可根据这个频谱,就能够知道被测设备是否有超过标准规定的电磁干扰发射,或产生电磁干扰的信号频率是多少。


1.2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说明
要获得正确合理的测量结果,必须正确合理地操作频谱分析仪。本节简单介绍频谱分析仪的使用说明。正确合理使用频谱分析仪的关键是正确合理设置频谱分析仪的各个参数。接下来解读频谱分析仪中主要参数的意义和设置具体方法。


频率扫描的范围:
规定了频谱分析仪扫描频率的上限和下限。通过调整扫描频率的范围,可以对感兴趣的频率进行细致的观察。扫描频率的范围越宽,则扫描一遍所需要时间越长,频谱上各点的测量精度越低,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较小的频率的范围。在设置这个参数时,可以通过设置扫描开始频率和终止频率来确定,例如:startfrequency=1MHz,stopfrequency=11MHz。也可以通过设置扫描中心频率和频率的范围来确定,

例如:centerfrequency=6MHz,span=10MHz。这两种设置的结果是一样的。


中频分辨带宽:
规定了频谱分析仪的中频带宽,这项指标决定了仪器的选择性和扫描时间。调整分辨带宽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仪器的选择性,以便对频率相距很近的两个信号进行区别。另一个目的是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因为任何电路都有热噪声,这些噪声会将微弱信号淹没,而使仪器无法观察微弱信号。噪声的幅度与仪器的通频带宽成正比,带宽越宽,则噪声越大。因此减小仪器的分辨带宽可以减小仪器本身的噪声,进而增强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


分辨带宽一般以3dB带宽来表示。当分辨带宽变化时,屏幕上显示的信号幅度可能会发变化。若测量信号的带宽大于通频带带宽,则当带宽增加时,由于通过中频放大器的信号总能量增加,显示幅度会有所增加。若测量信号的带宽小于通频带宽,如对于单根谱线的信号,则不管分辨带宽怎样变化,显示信号的幅度都不会发生变化。信号带宽超过中频带宽的信号称为宽带信号,信号带宽小于中频带宽的信号称为窄带信号。根据信号是宽带信号还是窄带信号能够有效地定位干扰源。


扫描时间:
仪器接收的信号从扫描频率的范围的最低端扫描到最高端所使用的时间叫做扫描时间。扫描时间与扫描频率的范围是相匹配的。如果扫描时间过短,测量到的信号幅度比实际的信号幅度要小。


视频带宽:
视频带宽的作用与中频带宽相同,可以减小仪器本身的带内噪声,进而提高仪器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


2.用频谱分析仪分析干扰的主要来源
2.1 依据干扰信号的频率确定干扰信号
在解决电磁干扰问题时,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判断干扰的主要来源,只有准确将干扰信号定位后,才能够提出解决干扰的措施。依据信号的频率来确定干扰信号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在信号的所有特征中,频率特征是最稳定的,并且电路设计人员往往对电路中各个部位的信号频率都十分清楚。因而,只要知道了干扰信号的频率,就能够推测出干扰是哪个部位产生的。


针对于电磁干扰信号,由于其幅度往往远小于正常工作信号,因而用示波器很难测量到干扰信号的频率。特别是当较小的干扰信号叠加在较大的工作信号上时,示波器无法与干扰信号同步,因而不可能得到准确的干扰信号频率。


而用频谱分析仪做这种测量是十分简单的。由于频谱分析仪的中频带宽较窄,因而能够将与干扰信号频率不同的信号滤除掉,精确地测量出干扰信号频率,从而判断产生干扰信号的电路。


2.2 依据干扰信号的带宽确定干扰信号
判断干扰信号的带宽也是判断干扰信号的有效方法。比如说,在一个宽带源的发射中可能存在一个单个高强度信号,如果能够判断这个高强度信号是窄带信号,则它不可能是从宽带发射源产生的。干扰信号可能是电源中的振荡器,或工作不稳定的电路,或谐振电路。当在仪器的通频带中只有一根谱线时,就可以断定这个信号是窄带信号。


依据傅立叶变换,单根的谱线所对应的信号是周期信号。因而,当遇到单根谱线时,就要将注意力集中到电路中的周期信号电路上。


3.用近场测试方法确定辐射源
除了以上的依据信号特征判断干扰信号的方法以外,在近场区查找辐射源可以直接发现干扰信号。在近场区查找辐射源的工具有近场探头和电流卡钳。检查电缆上的发射源要使用电流卡钳,检查机箱缝隙的泄漏要使用近场探头。


3.1电流卡钳与近场探头
电流探头是利用变压器原理制造的能够检测导线上电流的传感器。当电流探头卡在被测导线上时,导线相当于变压器的初级,探头中的线圈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导线上的信号电流在电流探头的线圈上感应出电流,在仪器的输入端产生电压。因此频谱分析仪的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干扰信号的频谱图。仪器上读到的电压值与导线中的电流值通过传输阻抗换算。传输阻抗定义为:仪器50?输入阻抗上感应的电压与导线中的电流之比。针对一个具体的探头,可以从厂家提供的探头说明书中查到它的转移阻抗ZT。


因此,导线中的电流等于:
I=V/ZT
如果公式中的所有物理量都用dB表示,则直接相减。


针对机箱的泄漏,要用近场探头进行探测。近场探头可以看成是很小的环形天线。由于它很小,因此灵敏度很低,仅能对近场的辐射源进行探测。这样有利于对辐射源进行精确定位。由于近场探头的灵敏度较低,因此在使用时要与前置放大器配套使用。


3.2 用电流卡钳检测共模电流
设备产生辐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缆上有共模电流。因此当设备或系统有超标发射时,首先应该怀疑的就是设备上外拖的各种电缆。这些电缆包括电源线电缆和设备之间的互连电缆。
将电流探头卡在电缆上,这时由于探头同时卡住了信号线和回流线,因此差模电流不会感应出电压,仪器上读出的电压仅代表共模电流。


测量共模电流时,最好在屏蔽室中进行。如果不在屏蔽室中,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场会在电缆上感应出电流,造成误判断。因此应首先将设备的电源断开,在设备没有加电的状态下测量电缆上的背景电流,并记录下来,以便与设备加电后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排除背景的影响。


如果在用天线进行测量时将频谱分析仪的扫描频率局限感兴趣的频率周围很小的范围内,则可以排除环境中的干扰。


3.3  用近场探头检测机箱的泄漏
如果设备上外拖电缆上没有较强的共模电流,就要检查设备机箱上是否有电磁泄漏。检查机箱泄漏的工具是近场探头。将近场探头靠近机箱上的接缝和开口处,观察频谱分析仪上是否有感兴趣的信号出现。


一般由于探头的灵敏度较低,即使用了放大器,很弱的信号在探头中感应的电压也很低,因此在测量时要将频谱分析仪的灵敏度调得尽量高。根据前面的讨论,减小频谱分析仪的分辨带宽能够提高仪器的灵敏度。


但是要注意的是,当分辨带宽很窄时,扫描时间会变得很长。为了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应该使频谱分析仪的扫描频率范围尽量小。因此一般在用近场探头检测机箱泄漏时,都是首先用天线测出泄漏信号的精确频率,然后使仪器用尽量小的扫描频率范围覆盖住这个干扰频率。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会将背景干扰误判为泄漏信号。


对于机箱而言,靠近滤波器安装位置的缝隙是最容易产生电磁泄漏的。因为滤波器将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旁路到机箱上,在机箱上形成较强的干扰电流,这些电流流过缝隙时,就会在缝隙处产生电磁泄漏。



 
上一篇  |  利用频谱仪来进行实现一些特别的测试步骤方法 >> 返回
下一篇  |  有关于频谱分析仪计量检测测试解决方案的详细介绍和应用数据分析
相关文章